|
摘要:為了獲得最佳挖泥效率,對挖泥方法進行探討,并對泥泵及其系統的設計提出建議,對產量與功耗進行理論計算,并指出用于作業指導的產量曲線的畫法。 挖泥的首要法則是提高泥漿(固體物質)產量(即挖掘與運輸),降低挖泥成本。產量=流量x泥漿平均濃度 如何獲得最大的挖泥濃度:通常以土方量來考核挖泥產量,所以對泵的挖泥能力也常以體積濃度Cv來衡量。體積濃度是固體體積與漿體體積之比,一般取百分比。 x100% Cv——漿體體積濃度 Qs、Qm——表示固體物、漿體的體積流量 由體積濃度可以推出漿體的比重: 所以漿體比重: (1) Sm——漿體比重 S——固體物比重 S1——載體比重(此處取S1=1) 挖泥濃度主要取決于泵本身的吸入性能與泵的吸入條件,泵的吸入性能指標為泵的必需汽蝕余量NPSHr ,泵的吸入條件為挖泥深度、吸上(倒灌)高度、吸入管路情況、泥漿性質。 泵的必需汽蝕余量NPSHr表示泵進口能量(裝置汽蝕余量NPSHa)應大于此值才能使泵正常工作。 泵汽蝕余量:是泵內部特性,需要設計者在設計泵時,對進口各幾何參數進行合理匹配,以滿足不同要求。 裝置汽蝕余量:,此式為從液面到泵進口的能量方程。對于挖泥泵,由于存在挖深問題,水面以下管路內外存在比重差,假定挖深為h1,則由U形管平衡可得 (2) 因此吸上高度還應加上△h部分。 故挖泥泵的裝置汽蝕余量: -= (3) 所以當NPSHa=NPSHr時,挖深與挖泥濃度的關系達到極值,即如挖深一定,最大濃度可達。(4) 同樣,當保持一定產量時,挖深可達最大值。 但對挖泥來說,并不是濃度越高則產量越高,因為主機功率為定值,當挖泥濃度增大時,漿體比重Sm增大,泵揚程降增大,而排距一定,因此泵流量減小,而產量為泵流量X體積濃度。同時,由于泵吸管內流速降低,喘流減小,固體物質常常掉落,不能輸出,因此,流速低時,吸管內泥漿濃度不會高,挖泥產量也不會增大。 由上述可知,一般認為,增大吸管直徑(泵進口直徑),可以提高泵裝置汽蝕余量,可提高挖泥濃度從而提高產量的想法是片面的,從國外相關資料以及國內實踐經驗看,合理的泵進口直徑對提高挖泥產量及降低能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排距與功耗 由功率 (5) Hm——漿體揚程 HR——泵揚程降 可見當流量、濃度及泥砂特性一定時,泵效率η、揚程降HR為定值,而排距與揚程成正比,因此產量一定時,排距決定主機功率。 在挖泥生產中,主機功率是恒定的,如何在一定功率下,針對不同土質,以獲得最高產量(挖掘與輸送)。 泵揚程公式 ,假定zd=zs、Vd=Vs,則 又: +△H+△h) △H——爬高,△h——局部損失, PS=SmxNPSHa 所以 (7) 根據以上算式可繪出泥泵產量曲線,用于作業指導。 為了提高泥漿濃度,增大排距,常采用多級串聯型式,將第一級潛入水下,由式(4)可知,潛入水下越深,挖泥濃度越大,由式(7)知,揚程越大,排距越遠。 |
|